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耀巴蜀大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推进公平正义述评
公平正义是法治的生命线。
2012年,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不仅要经得起法律文本和现实生活的检验,也要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成为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点睛之笔、题中之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四川在公平正义的道路上砥砺奋进,蹄疾步稳。四川政法系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2021年,我省政法系统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立足职责职能,从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抓起,开展“四川政法为民十大行动”;四川法院推进“感受公平正义”专项活动;四川检察以“如我在诉”的思维换位思考;四川公安推出20项为民事项;四川司法行政实施“十心工程”……
一项项创新举措,一个个具体行动,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耀巴蜀大地,照进人民心田。
“听见李昌清被判刑,我们都想买鞭炮来放,现在的村两委比起以前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村霸”李昌清及其团伙被铲除后,什邡市原红白镇松林村村民冯某高兴不已。
扫黑除恶,民心所向;公平正义,民之所望。2018年以来,我省政法机关始终保持严惩黑恶的压倒性态势,重拳出击、“打伞破网”,以“一查到底、绝不姑息”的决心信心向黑恶势力发起一轮又一轮凌厉攻势。
2020年7月24日,经过21天庭审,隐藏在苍溪县为非作恶多年、长期迫害当地老百姓的刘明,因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等14项罪名,被判处有期徒刑25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剥夺政治权利4年。
在全国扫黑办、最高检、公安部挂牌督办的宜宾“饶氏兄弟”等34人涉黑案700多页20多万字的判决书中,自贡市原副市长曾明全的名字被提及。一个月后,曾明全因犯受贿、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并处罚金150万元,该案中共查处“保护伞”22人。
2020年7月,安岳警方追凶22年,终于通过DNA比对成功侦破稻田女尸谜案。2022年4月,随着合伙杀害彭某某、抢劫“野的”的犯罪嫌疑人龚某龙、易某林被绳之以法,24年前被抛尸在绵阳市涪城区一稻田里的孤魂和痛失亲人的丈夫,终于等来了正义。
……一大批黑恶势力及其背后的“保护伞”被查,一件件陈年积案命案告破,一个个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伏法,让人民群众拍手称快。四川政法的铁拳利剑,有力回应了人民群众对惩处罪恶、伸张正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强烈共识和对司法公正的热切期望。
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
2020年9月14日,小有名气的网络红人拉姆在家中直播时,前夫唐路突然闯入,泼汽油将她烧成重伤。半个月后,拉姆去世。同年10月14日,“拉姆案”一审开庭,历经5小时的庭审,控辩双方围绕争议焦点进行了充分的举证、质证、辩论。最终,阿坝中院一审当庭宣判,认定唐路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庭审前,为了更好进行公正审判、作出正确判决、捍卫公平正义,阿坝中院承办法官对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细致审查,提出证据补充建议29条,召开 3次庭前会议,厘清了案件事实,归纳了争议焦点。
“拉姆案”的审判,是四川法院推进庭审实质化、彰显司法公正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法院以庭审实质化为抓手,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工作,通过积极推动证人出庭作证、强化落实非法证据排除制度、构建控辩对抗的庭审格局等全面加强审判执行工作,着力破解制约司法公正高效权威的深层次问题。法庭,作为最后一道防线上的最后一个关口,正在改革的“破”与“立”中,成为守护公平正义的一扇铁壁。
今年7月23日,“拉姆案”罪犯唐路被依法执行死刑,公平正义的审判结果在执行环节落地兑现。听到这个消息,拉姆的姐姐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我们一直相信法律、相信司法公正,案件终于有了结果,希望这个消息能告慰我妹妹的在天之灵。”
从“基本解决执行难”到“切实解决执行难”,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被逐渐扫清破除。近年来,全省法院紧盯“执行到位”,全面提升执行办案质效,将“纸上权利”兑现为“真金白银”,有力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所思所盼,司法公信力持续提升。
今年4月,在2012年一起故意伤害罪案件中获赔1.9万元的张某向沐川县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当与对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当庭收到案款时,张某激动地说:“10年了,我终于收到了赔偿款,太感谢你了,邓法官!”
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四川升科律师事务所律师高婷通过互联网庭审系统将桌上的资料逐一扫描上传。
与此同时,成都铁路运输第一法院成都互联网法庭法官吴婷正点击鼠标,将高婷所提交的证据材料通过共享屏幕向远在江苏的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展示。
庭审结束后,高婷感慨:“1663公里的距离瞬间化为‘面对面’,为诉讼参与各方节约了很多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快速便利的诉讼服务,得益于成都互联网法庭精心打造的“云系列”新一代智慧审理和司法服务平台。
“数字正义”蓄势发力,科技赋能智慧司法。近年来,我省各级政法机关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科技与司法工作深度融合,统筹推进智慧法院、智慧检察、智慧警务、智慧司法行政建设,锐意创新的“红利”正在不断释放——
四川法院通过推动健全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12368热线、巡回办理“厅网线巡”立体化诉讼服务渠道,集齐立案、保全、委托鉴定等多项诉讼服务,实现“一站式”全办;完善“互联网+诉讼公共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非接触式”诉讼服务,变“跑远路”为“指尖办”;截至2021年底,建成2650个科技法庭,212家法院设立在线调解室,53家法院推出24小时自助诉讼服务,实现诉讼服务“零时差”。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一次通办,四川智慧法院建设从3.0向4.0迈进,诉讼程序内生效能持续激发,公平正义持续提速增效。
成都市检察院从律师的视角出发,以天府中央法务区作为试点,研发全国首个在省级层面实现“一站式”办理全国、全省检察机关律师接待业务的软件系统——“天府律检通”。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在成都市人民检察院、天府中央法务区检察服务中心、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片区人民检察院、成都高新区人民检察院以及成都市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成华区、武侯区人民检察院,通过自助终端办理相关业务,实现让数据多跑路,律师“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也不用跑”的服务效果。
四川司法行政打造“智慧化”法律服务,提升便捷法律服务功能。全面升级优化“天府法网”,构建集诉讼服务、法律服务、法学教育、法治交流、法治研究、法律查询、司法科技应用为一体的网上天府中央法务区;打造天府法务联盟链,实现法务服务“账号一网通登、信息一网通享、服务一网通办”;建设智慧司法科技创新中心,依托“互联网+”推进移动端服务平台建设,实现法务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随手办”;推广无人律所、在线公证、网络仲裁等远程法律服务,实现法律服务智能、精准、高效。
今年6月,中国联通智慧法务军团正式入驻天府中央法务区,面向政法机关、法律产业提供法务新基建、政法数据安全、法务数字化等全链条应用及服务。插上科技翅膀的四川政法,用永不打烊的司法服务,让人民群众感受到“触手可及”的公平正义,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尺,不是让强者更强,而是让弱者不弱。
作为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四川司法机关始终手握法律之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前行之路。
近年来,全省检察机关全面落实最高检“一号检察建议”,连续两年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开展“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专项行动”,联合省公安厅、教育厅建立教职员工入职查询制度,在全国率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督促监护人履行家庭教育职责,从源头入手筑牢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屏障。对未成年人犯罪宽容不纵容,建立与专门学校的衔接机制,对罪错未成年人实行分级教育矫治。全省检察机关共建成98个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每个市、州集中打造1个未成年人普法品牌,2600余名检察人员担任法治副校长,实现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
今年6月20日,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残联联合出台《切实加强残疾人司法保护的实施意见》,从大力宣传落实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法律法规、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依法严惩侵害残疾人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加强无障碍诉讼服务四方面加以明确,要求切实维护残疾人在各方面的平等权利,让残疾人在每一个司法案件、每一项行政行为、每一次法律服务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不断增强广大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针对居住在偏远山区诉讼不便的村民,四川法院通过“补位”设立巡回审判点,基本实现人民法庭司法服务全覆盖。如今车载法庭、马背法庭、坝坝法庭等巡回审判方式遍地开花,超200名郭兴利式“背篼法官”常年行走在巴蜀大地的高原、草地、山间。
“等了这么多年了,正义总算没有缺席,感谢司法局帮了我家大忙。”2021年7月,家住南充市高坪区的姚某终于拿到了丈夫生前被拖欠的1.6万余元工资。近年来,我省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开展根治农民工欠薪、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专项行动,设立25个省外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川籍农民工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不断提升农民工群体法治获得感。
为让法律援助服务惠及更多需要的人,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努力构建法律援助网络,拓宽服务覆盖面。建立完善法律援助对口帮扶“四大机制”加强民族地区法律服务供给,加强对68家律师事务所和34个受援县对口帮扶的统筹协调;积极推进“1+1志愿者”“西部基层法律援助志愿者”“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项目”三大项目在川实施;持续抓好农民工、妇女儿童、残疾人、孤寡老人等重点群体的法律援助服务,通过三大平台年均为65万余人提供无障碍咨询服务,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洒遍巴蜀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撤销一审判决,驳回‘万翠堂’的全部诉讼请求。”今年1月13日,省高院对温江五阿婆青花椒鱼火锅店与上海万翠堂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侵害商标权纠纷案进行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
法槌落下,公平昭彰,正义回响。
“‘青花椒案’的最终判决体现和尊重了人民群众的常识、常情和常理,传递了司法的温度。”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邓宏光表示,“是一堂非常生动的法治宣传课。”
此次庭审吸引1100万人在线观看庭审直播,宣判结果真正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法院不断升级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公开平台,构建了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杜绝暗箱操作,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仅2021年,全省法院庭审直播30.09万件,网上公开裁判文书107.06万件。不断突破的数字背后,一个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愈加公开透明的司法审判体系逐渐展现在公众面前。“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已成为全省各级法院落实司法公开的重要理念。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司法公开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
我省检察机关在全国率先建设起以检察听证、检察公告、公开宣告和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为主要内容的检察开放矩阵,让人民群众通过可听可见可享可参与的方式,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 。
2021年,全省检察系统对1977件信访积案和群众关注的民生民利案件公开听证,省、市(州)、县(区)三级检察长主持听证507次,占比居全国之首,真正做到让当事人把事实说清楚、让听证员把道理辩明白、让检察官把法律讲透彻。省检察院每月发布一期《四川检察公告》,以公开宣告和公告方式送达361份文书,将检察工作置于阳光之下。联合省教育厅、省司法厅、团省委建成全国首个省级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成为检察开放新窗口。
在今年省两会上,省人大代表、泸州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张茂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建设检察开放矩阵,将进一步发挥司法的价值引导作用,“《四川检察公告》发布了38件典型案例,此类典型案件的发布有助于引导正确法治观念和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也将给群众带去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省公安机关在互联网全面公开行政处罚,推动接警受案全程记录、现场执法全程记录、场所管理全程记录、讯问询问全程记录、涉案财物全程记录、网上办案全程记录等“六个全程记录”。
四川司法行政建设全省监狱狱务公开系统,主动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回应期待,社会公众、罪犯亲属可通过省监狱管理局及全省监狱网站查看了解罪犯改造情况,同时,罪犯本人也可通过狱内查询系统自主实时查询自己的计分考核、分级处遇、狱内消费等情况。
公平正义,法之所向,民之所盼。正如一滴水可以见太阳,我省每一起公正审理执行的具体案件,政法系统乃至政法干警每一个细微的努力,都折射出公平正义的光辉。
法治四川的美丽图景徐徐铺展,公平正义的阳光正融融地照耀着巴蜀大地;法治的信仰已深深地镌刻进人民群众的心田。
来源:四川法治报
推荐阅读
◇以法为翼 “川”越非凡十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护航四川高质量发展述评
◇巧谋善治让蜀地宁百姓安——四川创新试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三年成效述评
◇成渝双城共谱“法治协奏曲”——近年来法治护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述评
更多四川政法系统讯息
扫码访问✍
官方微信
长按关注
官
方网站